摘自2009年8月14日《黄山晨报》(第二版)
晨刊讯 8月13日上午,黄山市盐业公司营业部里,一女士说今后要改吃不加碘盐了。她的转念基于对“全民食盐加碘”的质疑。目前有媒体认为,部分地区“补碘过量”致甲状腺疾病增加。
黄山市盐务管理局副局长方金有透露,我市多年来年均消费食用盐约为8500吨。但,市民购买食盐时绝少关注是否加碘。自1993年我国确定全民食盐加碘战略以来,人们早已习惯了购买和食用加碘盐。
“上个世纪70年代,在我的老家歙县舒川常能见到大脖子病人。”方金有说。不过,当年被百姓称为“大脖子病”的甲状腺肿病人,如今在城市和农村都难以见到。
屯溪区地方病防治站站长王荣宝说,甲状腺肿病是因缺碘而引起的疾病。此外,碘缺乏还会引起克汀病,也是导致智力残疾的主要原因。妇女和儿童是受碘缺乏病危害的最主要人群。
2004年,我国制定《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(2004——2010年)》,将碘缺乏病列为主要地方病之一,并提出到2010年全国95%以上县(市)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。
按照《安徽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》有关规定,屯溪区每年都开展碘缺乏病监测工作,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随机采集200名8至10岁儿童的尿样进行尿碘检测。这是诊断甲状腺肿的重要依据。
据了解,屯溪区1984年启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,此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甲状腺肿发病率高达15%以上。经连续多年努力,1999年达阶段性碘缺乏病防治目标,此后碘缺乏病从防治阶段转入监测阶段。
王荣宝说,屯溪区2008年甲状腺肿发病率为0.5%,2009年迄今甲状腺肿发病率为0。连续多年的监测结果显示,屯溪区甲状腺肿发病率在1%以下,低于国家5%以下要求。据了解,全市总体情况与此无明显差异。
不过,王宝荣也指出,如碘缺乏会引发甲状腺肿等疾病一样,补碘过量也会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。因此,我们国家对加碘盐有明确的规定,每公斤盐加碘应控制在20至50毫克之间。
“我市地处皖南山区,自然环境处于碘缺乏状态。”王荣宝认为,这是我市山区居民碘缺乏病的主要原因,而这可通过食用碘盐补充人体所需的碘,达到预防和改善碘缺乏病的目的。
方金有的观点则更为鲜明。他认为,我市是碘缺乏病的重病区,过去是,现在是,将来还是。原因是我们所处自然环境缺碘,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人为手段加以改善。
他介绍,世界卫生组织推荐,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至300微克,这是我国食盐加碘标准的重要依据。据此生产加工的加碘盐,至少在我市不会导致“高碘”问题的发生。
为了确保全民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防治战略的实施,我市各地盐务管理局加大食盐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环节监管,并在部分边远山区设立盐政管理所,对山区食盐市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查,确保市民食用合格加碘盐。
据了解,由省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,我市加碘盐合格率、覆盖率和食用率近年来均达到98%以上,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市民因食用加碘盐而出现“补碘过量”,进而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增加。
方金有指出,就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来说,一般不适宜食用加碘盐,否则可能会造成“补碘过量”。各区县盐业公司都设有专门无碘盐专柜,可供这部分病人选择购买。
不过,他也认为,目前食盐加碘量一般控制在每公斤20至50毫克之间,这上下浮动的幅度确实“有点大”。卫生部有关专家近日针对部分媒体对“全民食盐加碘”提出质疑作出回应,表示将考虑现行加碘量适当下调。
据分析,调整后的加碘盐精确度将更高、浓度将更适宜,将更能体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“科学补碘”防治策略。(记者:许晟)